新黄河记者:殷玉国
(资料图片)
30年前,因为村穷,她离开山村。如今,49岁的李树兰又回到山村,要改变村里的穷,带领乡亲们致富。
乍暖乍寒,杏花桃花朵朵开。3月11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章丘区文祖镇,沿着崎岖的山路,向大山里行进。接近黄露泉村时,新修建的一条单向车道柏油马路蜿蜒进村,路边有待安装的护栏。马路虽窄,路边修建了专门会车的地方,方便车辆通行。
黄露泉村里多泉,因一口常年有水的黄露泉而得名。李树兰出生在这个小山村,喝着泉水长大。“我20岁离开了山村,外出做生意。”皮肤有些黝黑、快人快语的李树兰说起当年自己离开山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家里种点小米、花椒等农作物,每年收入不多。”
在外闯荡30年,李树兰生意做大了,过上富裕的日子,但养自己长大的黄露泉村一直挂在心上。两年前,村里邀请李树兰回村工作,她犹豫再三,最后一咬牙,回到了山村。
“我对村子有感情,小时候挑着铁桶到泉水井打水,我力气小,很难从泉井里拎上铁桶来,村里的大人就帮我……”回忆起小时候山村生活,李树兰眼角有些湿润,“当年我是因为穷离开村的,但村里的人厚道朴实,对我有恩,我再次回村就是想改变村里的穷。”
回村工作的李树兰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一条水泥路连通了山村与外面的世界,但长年失修,路面坑洼不平。
2022年夏天,村里遇到大洪水,水泥路地基被冲坏了,在文祖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多方筹集资金近百万,和村里人开始修路,脚在水里泡得发白起皮,所有的辛酸和委屈,只能吞进肚子里,她一个人扛着。
柏油马路修好了,但怎么让村里人富起来,是李树兰遇到的最大难题。山村有泉、有山,自然风光好,有130多户人家,但村里年轻人多数出去打工了。
思来想去,李树兰的目光再次转向大山:一到春天,满山的迎春花、野桃花、杏花、槐花、野菊花,在泉边飞舞的蜜蜂……山上零污染的绿色产品就是致富宝,让山货“出山”。
在李树兰的带领下,成立了黄露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深挖大山里的宝。
蜜蜂喝泉水采百花酿成蜜了,酸枣树芽、野菊花茶叶烘制出来了,山坡旱地油性大香味足的小米生产出来了,外包装印着李树兰的头像,她捧着一碗金灿灿的小米,为家乡山货代言。
村里的养老院建起来了,李树兰自掏腰包,定期请村里老人去养老院吃饭,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她送去蛋糕。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李树兰和另两个女搭档成了这个山村发展的“主心骨”,带领大家唱一台致富大戏,“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村委会对面的墙上的15个红色大字吐露了她们的心声。
此时,黄露泉村山上的杏花桃花开得正艳,春风吹过,阵阵花香。
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