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三年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于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PHEIC。
PHEIC是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警报。据世卫组织数据,全球范围内,截至今年5月3日,已有超过7.6亿例新冠确诊病例,其中近700万人死亡。据英国广播公司5月6日报道,谭德塞表示,真实死亡人数可能接近2000万人,几乎是官方估计的三倍。“该疾病仍是一个重大威胁。”谭德塞说。在中国国内,“五一”假期前后,部分地区出现了新冠感染人数的上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何世卫组织选择这一节点解除最高级别警报?新冠大流行何时结束?围绕相关问题,5月8日,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玛格丽特·哈里斯。
取消最高警报,不意味着新冠结束
中国新闻周刊:世卫组织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决定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玛格丽特·哈里斯:2020年1月,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PHEIC。自那之后,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每3个月都会开会讨论,新冠疫情在何时可以进入非紧急状态。
5月5日的会议,是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第15次会议。会议上,基于多种原因,委员会成员达成新冠不再构成全球紧急情况的共识。首先,新冠感染者的死亡人数在下降。尽管过去28天,全球新冠死亡人数超万人,但整体上新冠死亡率在下降,而且下降的趋势一直在持续。
其次,医院的压力在减轻。世界各地的医院,虽然病例数仍在增长,但对应的需要住院和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低很多;世卫组织一直在密切跟踪变异株,当前并未出现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的变异株;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已经非常成功地为大部分人接种疫苗,而且因为经历过奥密克戎的大规模感染,人们对奥密克戎的自然免疫力很高。
中国新闻周刊:取消PHEIC,意味着什么?新冠是否会重回PHEIC?
玛格丽特·哈里斯:我相信,总干事谭德塞也认同的一点是,新冠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解除紧急状态,我们的焦虑之一便是,大家认为不必再担心这一疾病。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仍需将其视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但必须将其与其他严重威胁一起管理。也就是说,现在世界需要关注所有的严重健康威胁,不再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新冠上”。过去一年,随着世界卫生系统开始研究其他问题,如儿童“免疫债”和对人类健康许多其他方面的威胁已凸显出来。
即使取消了PHEIC,并不意味着关于新冠的一切就此结束。新冠病毒还没有稳定下来,目前并未观察到任何季节性传播模式和可预测性。我们正在追踪600多种不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但还没看到期望的稳定性。如果有的国家,每年冬季病例数会达到一定的百分比,那么就能推测出新冠有季节性、可预测的传播模式,可以围绕这种模式制定应对计划。
整个世界正处于过渡阶段,委员会仍会跟进观察。如果后续有导致更严重疾病的新冠变异株出现,并对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力完全免疫逃逸,世卫组织会审视,是否必须回到PHEIC状态。
中国新闻周刊:你怎么看待新冠的大流行及过去几年世界各国的应对?取消PHEIC后,我们还应做些什么?
玛格丽特·哈里斯:过去二三十年间,病毒从动物到人类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是因为人类对动物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占领了那些病毒在昆虫和森林动物中生活的空间,反而将这些病毒推到了人类身上。
世卫组织已讨论这个问题很长时间,并通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等方式,进行改变。
世卫组织正与所有成员国合作,制定“大流行病协议”。这项协议中,当大流行来袭时,各成员国将共享信息,共同努力创造对抗大流行的工具。世卫组织和合作伙伴建立了一种机制,即“行动加速器”,将有用的东西同时向所有国家的最弱势群体分享。
中国新闻周刊:取消新冠PHEIC,会给公众带来哪些影响?
玛格丽特·哈里斯:现在,新冠不再是一种紧急情况,而是一种严重传染病,政府和民众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对普通大众来说,影响主要取决于自身所处的社区状况。如果居住社区有大量新冠病例,导致很多人需要去医院,社区可能会要求人们在家工作或戴口罩,并遵守那些阻止疫情传播的规则等。
世界上所有人群中最脆弱的人都需要接种疫苗。所谓最脆弱的群体,即那些年纪超过60岁,或50岁以上有基础病的人,他们感染后更容易患上严重的疾病。我们发现,感染新冠的孕妇失去婴儿的比例更高,所以孕妇怀孕期间在适当时间接种疫苗非常重要。对于肥胖、糖尿病、哮喘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他们更需要接种疫苗,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作用有限。所有这些群体都要适时接种加强针。此外,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也应继续接种疫苗。
中国新闻周刊:未来我们该如何继续追踪新冠病毒?
玛格丽特·哈里斯:目前,世卫组织仍然要求各国继续报告病例。此外,我们还想知道住院的人数以及他们是否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这可以了解新冠是否会成为更严重的威胁。世卫组织要求,所有国家需要继续进行PCR检测、实验室检测,并提供基因测序的样本,以识别变异毒株。比如,通过这些弄清楚去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和一般病人相比,他们感染的毒株是否相同,哪些毒株引发了更严重的疾病。
我们有一个全球网络,各国现在报告的是哨点监测的病例,只有实验室和医院会提供关于目前有什么病毒以及它正在产生什么疾病的数据。
需要搭建健康系统中的“脂肪”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可能正在经历或即将迎来感染人数的增加,伴随着新冠在全球的风险降级,中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玛格丽特·哈里斯:从全球角度来看,新冠的紧急情况已经解除,但许多国家正在经历或将经历感染人数的增加。如果确实看到病例数的上升,或者更多的新冠患者需要住院,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建议那些有感染风险的人不要四处走动,同时确保所有最脆弱的人接种足够剂量的疫苗。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要处理巨大的多样性。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情况完全不同。北京、广州、香港的疫情状态完全不同,农村和城市的状态也不一样,所以需要有人群监测的敏感性。关键是要继续检测病毒信息,继续与社区沟通,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如果可能的话,让人们知道他们社区发生了什么。
没有哪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可以通过一条规则来应对疫情。好的医疗监测系统和非常敏感的卫生系统,能帮助医务人员寻找到那些需要获得医疗保健的人,也能清楚知道哪些人群适合居家。
中国新闻周刊:一些专家认为,今年冬季将出现下一波疫情,如果提前采取行动,可以降低峰值。你有什么建议?
玛格丽特·哈里斯:冬季往往会有更多的呼吸道疾病,也因为人们更容易长时间待在通风不良的空间内。一旦人群中有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往往“全军覆没”。想要预防,必须非常认真对待通风这件事。如果要一直使用空调,也最好使用能更新空气的空调。
中国新闻周刊:5月3日,世卫组织发布《2023-2025年新冠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这与以前的应对相比有什么差异?
玛格丽特·哈里斯:这项计划实际在取消PHEIC之前就已准备好,计划时长2年,旨在指导各国过渡到新冠的长期管理。许多国家认为自己已不再处于紧急状态,但有一些国家仍在处理紧急情况。他们需要关于如何从紧急状态转变为常态化的建议,比如采取监测、疫苗接种管理、临床护理、卫生保健等。这就是制定这项计划的初衷。
中国新闻周刊:新冠大流行何时终结?如何应对下一次突发传染病的大流行?
玛格丽特·哈里斯:“大流行”仅仅意味着病毒在世界各地都有大规模、持续的社区传播。它纯粹是一种流行病学特征。
新冠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种流行病。很多人误将大流行看作紧急情况。之所以世卫组织宣布构成PHEIC,是因为我们从未希望它成为一种流行病,而是希望各国采取行动阻止它,但结果并没有。
紧急公卫状态下,如果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当地卫生系统很快就会崩溃。必须对病毒保持持续监测,一旦有不好的势头,才能及时介入。我们需要搭建健康系统中的“脂肪”,即更多护士、医生、药剂师、放射科医生和救护车司机。不过,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
新冠给我们上了一课,未来需要更多的医疗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工作人员。世卫组织估计,到2030年,主要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将短缺1 000万卫生工作者。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开放的、值得信赖的、可访问的医疗系统,且这种医疗系统能受到社区的高度信任。不要建立过于昂贵的医疗系统,而是应朝医疗保健的方向走。如果有一个被人们信任的卫生系统,人们也愿意接受测试,在设备齐全的前提下,能迅速识别新出现的病毒。
记者:牛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