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门街道地处老城厢,社区二元结构明显,老龄化程度严重。街道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超过46%,其中纯老、孤老和独居老人总计达到1789人。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提高社区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尤为迫切。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小东门街道围绕“经济发展新引擎、城区形象‘东大门’”的目标任务,全力打造“南外滩金融社区”,根据街道“10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蓝图”指引,将适老化改造工作列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人洗澡再也不“跨栏”
“适老化改造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是福音,改造后我们洗澡再也不用爬进爬出,担心摔倒了。”家住小东门街道黄家小区的朱阿姨指着适老化改造后他家的卫生间,高兴地对记者说。
朱阿姨和老伴年近七十,上次装修还是三十多年前。“那时流行装浴缸,我们装修时也装了。可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浴缸高,每次洗澡就像‘跨栏’一样,很费力,也很危险……”朱阿姨的老伴有一次洗澡时被高高的浴缸壁绊倒,磕到了头部。之后老两口都不敢使用浴缸了,每天只能用毛巾擦洗身体。同时,朱阿姨家的厨房也因为装修年代久远,存在着橱柜设计不合理、收纳空间不够,电器走线杂乱,没有抽油烟机和排气系统等严重的安全隐患。
2021年,朱阿姨家成为小东门街道第一批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对象。针对老人家里的实际需求,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上门细致耐心与老人沟通改造方案,施工方考虑到平面尺寸、布置方式、厨房设备、通风与光照、细节设计等方面,进行定向的厨卫改造。
经过数月以来的施工,朱阿姨家卫生间与厨房焕然一新。卫生间更换了智能马桶,拆除了原先半米高的浴缸,选用了快排式的地漏和防滑系数比较高的地砖。淋浴区安装了L形状扶手和可移动淋浴凳,实现了整体无障碍化。朱阿姨家再也不用为洗澡发愁了。厨房的改造则在充分照顾老两口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根据老人身高,降低了橱柜台面的高度,方便老人使用。同时,还对原本杂乱的煤气管道及电器走线也进行重新铺排,消除了安全隐患。
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急难愁盼”
2021年,小东门街道作为全市第二批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试点街道,启动社区适老化改造项目。聚焦三个方面,形成了“东门”模式。
一是改造需求瞄得“准”。在市级平台标准化改造套餐的基础上,叠加“个性化”设计方案。依靠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居家环境、房屋结构等方面进行现场评估,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做到“一户一方案”的个性化定制。
二是跟踪服务做得“实”。街道工作人员参与到宣传推广、需求排摸、政策解释、施工管理等各环节中,实行“全流程服务”。尤其在施工环节,为确保老人对适老化改造的满意度,主动到现场跟进施工情况,严把施工质量关。
三是政策扶持想得“全”。街道通过“政府出一点、企业贴一点、老人出一点”的组合付费方式,尽可能减轻老人支付改造费用的压力。
适老化项目从改造前征询老人对设计方案的意见,到施工阶段减少扰民措施,以及项目验收后的使用反馈等环节都充分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为项目在社区推广打下良好基础。项目启动至今,小东门街道已完成适老化改造计121家。
打造全新“有备而老”的宜养社区
2023年,小东门街道将继续深化推进家庭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经过两年的适老化改造,越来越多的老人意识到居家适老化的重要性,很多老人对于卫生间安装安全扶手、淋浴洗澡凳、防跌倒报警器的潜在需求被激发出来。
大家都意识到,适老化改造不是等到需要才开始,而是提早准备,有备无患的一件事情。此外,部分老旧小区居民房间的面积普遍较小,采光也不佳,晾晒衣服也是很多阿姨们相当关注的问题,所以,今年我们也将探索对户外整体性适老化改造。”项目负责人陈艳向记者介绍了街道适老化改造前期调研的情况。
今年,小东门街道推出的适老化改造2.0版本中,在原有包含的“室内烘晒晾衣架”“浴室防跌倒三件套”等组合套餐的基础上,结合街道“一街一路”项目,将改造从“室内”走向“室外”。另外,街道也会搭建共建、共治的社会参与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让适老化改造这项民生项目惠及更多的社区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