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成都地下的交通动脉不断伸展。截至1月13日,成都轨道交通9条在建线路已封顶90座车站,隧道挖掘已完成总量的70%。各条线路不断突破难题,乘着新年的势头推进。
(资料图)
飞机不停航 施工“零影响”
30号线一期工程穿越双流机场停机坪
近日,经过一个月日夜不休的奋战,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双流机场2航站楼站~寺圣站区间左线顺利穿越620米运营中的双流机场停机坪。
“这次穿越区域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主要为复合地层及全断面砂卵石地层,要保证盾构的平稳穿越,就需要掌握地层的详细情况。但地质勘探的常规技术需要钻孔,会破坏停机坪的路面。为了不影响双流机场的正常运营,经过多次研究,我们采用了微动探测技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地质勘探。”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
为了让施工“万无一失”,盾构穿越前,建设团队还针对停机坪管线、构筑物及场内飞机停放滑行等情况制定了安全保障措施,最大限度确保地面安全。保障供应、施工期间24小时值守……经过多日连夜奋战,此次盾构穿越最大累计沉降仅4mm,基本实现了“零沉降”下穿,有效保障了停机坪正常运营。
为一环路做“心脏搭桥手术”
13号线一期工程九眼桥站主体结构封顶
近日,13号线一期九眼桥站顺利封顶,标志着成都轨道建设创新应用“管幕暗挖法”,开创了繁华中心城区复杂环境条件下地铁车站施工“管线零迁改、交通零导改、桥梁零拆迁”的先例。
“所谓‘管幕暗挖法’就是一种类似‘心脏搭桥手术’的新型地下暗挖技术,管幕就是在车站顶板处先横着搭设一圈钢管柱,形成超前支护,然后就像挖地道一样分多个导洞进行车站开挖,最后在暗挖导洞内进行车站围护桩及主体结构施工。”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施工以来,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者们利用地质雷达探测给基坑做“B超”,提前排除风险隐患,全程“静悄悄”地完成了地下车站横穿九眼桥施工,施工效率提升近30%, 最大程度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需求。管幕暗挖法在九眼桥站的成功运用,丰富了成都轨道建设技术成果,为其它类似的地铁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经验范例。
轨道建设项目进度一览
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龙港站-莲花站、十里店站-桂龙路站)工程:该线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盾构完成99%,正进行机电、附属及铺轨施工。
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太平园-人民公园)工程:该线40%的车站主体结构封顶,盾构掘进完成60%,正进行剩余车站主体及盾构掘进施工。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瓦窑滩站-龙安站)工程:该线累计15座车站封顶,盾构完成掘进总量62%,铺轨完成10%,正进行剩余车站主体及盾构掘进施工。
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石佛-蜀鑫路)工程:该线累计22座车站封顶,盾构完成掘进总量70%,铺轨完成5%,进入铺轨和站后工程施工阶段。
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九江北-合江)工程:该线全部车站已封顶,区间已洞通,铺轨已完成,进入站后工程施工冲刺阶段。
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火车北站-临江站)工程:该线现有1座车站封顶,盾构完成掘进总量35.6%,临江停车场铺轨完成59.5%,临江段已进入铺轨和站后工程施工阶段。
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双流机场2航站楼-龙泉站)工程:该线累计14座车站封顶,盾构完成掘进总量的57%,已陆续进入站后工程施工阶段。
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机投桥-高洪)工程:该线累计13座车站封顶,盾构完成掘进总量50%,铺轨完成5%,进入铺轨和站后工程施工阶段。
轨道交通资阳线:该线车站已全部封顶,盾构完成掘进总量87%,铺轨完成2%,进入铺轨和站后工程施工阶段。
记者 蒲南溪